特朗普又开了一场“国际玩笑”。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白宫宣布将对华关税从104%“翻倍”至245%,特朗普声称这是对中国 “未履行贸易协议”的“终极制裁”。
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关税翻倍”更多是数据层面的刻意渲染。根据美国海关总署数据,中国输美商品实际平均关税仅为145%,且其中大部分是叠加了特朗普任期内的多轮加税。
更荒诞的是,这一政策出台前,白宫官员甚至在演讲前 3 小时才临时敲定税率计算方式: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除以中国对美出口总额,再除以二。
这种决策的草率性引发专业质疑,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这种决策方式导致关税税率设置缺乏精准性。
就在全球为关税哗然之际中,特朗普政府突然“急转弯”。
美国政府在宣布“对等关税”政策的次日,白宫官网悄悄发布了22页豁免清单,
宣布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20类电子产品免征“对等关税”,部分商品税率直接归零。
这些产品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20%,其中苹果公司80%的iPhone、戴尔70%的笔记本电脑均依赖中国供应链。
但所谓“豁免”不过是权宜之计。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直言,这是“暂时安抚国内科技巨头”,后续将对半导体单独加征“国家安全关税”。
更耐人寻味的是,豁免政策设置了“美国成分≥20%”的门槛。
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让美国企业苦不堪言。
以苹果为例,其iPhone 16 Pro的硬件成本中,中国供应链占比达38%,
若维持 245%关税,单部手机成本将飙升50%,售价可能突破2300美元。
为应对冲击,苹果紧急从印度空运150万部iPhone,特斯拉则被迫暂停上海超级工厂的扩建计划。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警告,若对芯片加征新关税,英特尔、美光等企业的年利润可能缩水26%。
中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们敦促美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在纠错方面迈出一大步,
彻底取消“对等关税”的错误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道路上来。
面对美方霸凌,中国的反制稳准狠:4月12日起,中国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美国大豆、牛肉等农产品价格暴跌20%。
中国企业从巴西采购240万吨大豆,相当于中国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巴西正式取代美国成为最大供应国。
美国对华245%关税引发的供应链震荡,反而成为中国深化多边合作的“催化剂”。
截至今日,已有75个国家主动联系中国商务部,表达了重启或新增贸易协议谈判的意愿。
这些国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中国与欧盟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与东盟签署《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构建“去美国化”的贸易网络。
面对美方极限施压,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的表态斩钉截铁: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美方“对等关税”已使美国企业损失超330亿美元,消费者年均多支出3800美元。
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强调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施压不是谈判的正确方式。”
中国宣布扩大海南自贸港免税政策,启动“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用内需市场对冲外部风险。
这场由特朗普掀起的关税狂潮,本质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世纪对决。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正以“一带一路”为支点,重构全球贸易新秩序。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不仅对两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各界都在密切关注着双方后续的举措,世界正拭目以待。
来源:今日悉尼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