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住在温哥华独立屋的朋友,一定会对自家的后巷“颇有微词”,尤其是住在豪宅的朋友 ——前院“富丽堂皇”,后巷却破破烂烂,各家堆满了垃圾桶和各种杂物,不仅让豪宅掉价,甚至还影响市容。
温哥华作为世界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不仅内在要美,外在也要美。温哥华市政府近期就在认真考虑整改后巷,用更加绿色、透水、美观的路面,来代替不平整且简陋的沥青。
其实早在2002年,温哥华市政府就开始进行三个小型试点项目,将一些独立屋社区的后巷被草坪覆盖,只留下两侧狭窄的混凝土路,用来容纳垃圾车和汽车的车轮。
如此一来,不管是平视还是从高空俯瞰,温哥华都会变得更加绿意盎然,美观不少。然而,这个想法最终没有付诸实践。
不是因为钱的原因,而是因为实用性,居民们认为草坪不能长期使用,耐久度,无法有效吸收雨水。
全新方案,会是完美方案?
近年来,北美已经有一部分城市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后院整改,这让温哥华市政府又想到了新的方案:使用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成的人造绿色铺路石,来代替草坪。
温哥华工程服务总经理Lon LaClaire上个月提交给市议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使用能够承受SUV等中型车辆重量的绿色铺路砖,修建一条标准车道的成本大约为$43.7万元。
当然,这还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意愿,居民可以向市政府请愿改善后巷,当有三分之二的居民签名后可以执行,但前提是:居民分摊费用。
据温哥华市政府表示,用绿色铺路石铺设的车道,比传统的沥青车道贵60%,目前考虑的试点街道是Fraser St和King Edward Ave。
“绿色道路的渗透性、热量的重新引导,不仅更美观,还会让后巷凉爽、宜人,不会像铺满沥青的小巷那样容易形成‘沙尘暴’”,Lon LaClaire表示。
城市规划师:初期成本高,但益处多多
假设一条后巷有20户人家,那相当于每户居民需要出超过$2万的后巷整改费,对一些囊中羞涩,或是已经饱受贷款压力的居民来说并非易事。
温哥华城市规划师Sandy James指出:“虽然初期成本高,但带来的益处绝对能弥补这些开支。新的后巷提供的环境可持续性价值连城,对以后的房屋转售价值也很有帮助。”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温哥华现在大力推广后巷屋建设、租赁,而潜在的租客看到后巷屋开门后整洁美观的后巷,那自然会更愿意住在这里,后巷屋的租金价格也能提高。综合来看,这两三万能很快“赚”回来。
但Sandy James同时表示,对于一些确实有经济困扰的家庭所在的街区,市政府可以酌情考虑承担一部分成本。
尤其是在最初的试点项目中,市政府通过一小部分的投入能尽快完成试点评估,如果居民反应良好且很配合的话,接下来的后巷改造就更容易推进。
如果铺设草地,能缓解热岛效应?
虽然相比于绿色铺路石,草坪的方案没有被广泛接受,但温哥华工程服务总经理Lon LaClaire提到了后巷铺设草地的一大优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哥华的夏天是一年比一年难熬,让很多独立屋居民被迫安装了空调,室外机变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温哥华曾经凉爽的夏天似乎要一去不返。
草地通过水分蒸发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降低地表温度,而沥青路面则会让热岛效应加剧。并且,草坪更能反射太阳辐射,不会像沥青路面那样吸热严重。
只不过,相较于巨大的种植和维护成本,人们认为性价比还是不太高,且草坪需水量大,在温哥华用水紧张的春季夏季,会让水资源捉襟见肘。
后巷大改造,后巷屋则要“大建造”
温哥华开始重视后巷的形象,和温哥华热衷于推广后巷屋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
据报道,温哥华计划到2028年新增4000栋后巷屋,可以容纳8000到1万人居住,使其成为北美后巷利用率最高的城市。
4000栋后巷屋是什么概念?
2022年年中的时候,温哥华总计的后巷屋也只有4500栋,相当于在5~6年内要数量翻倍。
为了让人们更愿意接受后巷屋、建造后巷屋,温哥华市政府也是煞费苦心,近年来一系列的组合拳出击,比如简化法规、放宽建造标准、预批准部分设计图纸。
此外,温哥华还提高了可建容积率、提供了次级套房激励计划,甚至提供贷款补助。当后巷屋成为又一个主流房型后,房屋可负担性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建设后巷屋如果要花$30万、升级后巷如果要花$2~3万,作为独立屋屋主,你是愿意同时承担这两笔费用,还是只选择其中一项,或者两者都不考虑?
来源:温房网综合Vancouver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