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heglobeandmail报道:年仅 23 岁的 Barney 在加拿大安省奥沙瓦地区生活,年收入达到 8.4 万加元,手头无任何债务,银行存款接近 8 万。
他的履历堪称“教科书式”成功范本 —— 零学贷、毕业即就业、收入不俗、理财有道,按理说早已能独立生活。
但现实却是 —— 他至今仍住在父母家,并在工作日借住亲戚家。他坦言:“搬出去住实在太贵了,不光是房租或房贷,还有管理费、食物、水电开销……压力太大,让人不敢轻易行动。”
Barney 的故事始于他节俭和努力的成长背景。他出生在多伦多东边的社区,大学时虽然选择在市区上学,却始终没有搬出去住,而是坚持通勤,直到疫情暴发将课程转为线上。他说:“疫情虽糟,但帮我省了不少钱。”
他很早就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父母从小教育他“省下每一分钱,日后自然成财富”。
家庭早早为他开设了注册教育储蓄计划(RESP),足以支付大学前两年学费。后来,他边读书边参加带薪实习(co-op),每小时报酬在 20 到 25 加元之间,用来支付后续学费。而他还兼职打多年工的超市工作来负担生活开销。
甚至为了完成荷兰的交换生项目,他果断卖掉了手中的加密货币投资——理性又务实。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他被一家实习单位提前录用,边完成学业边开始全职工作。如今在多伦多市中心从事养老金行业分析师工作,收入远高于同龄人。
目前,Barney 的储蓄如下:
-
-
储蓄账户:10,000 加元
-
免税储蓄账户(TFSA):50,000 加元
-
注册退休储蓄账户(RRSP):19,000 加元
-
首套住房储蓄账户(FHSA):500 加元
-
他并未搬离父母家,而是选择周末回家,工作日借住在一位多伦多的亲戚家。对方子女已成年离家,Barney住在宽敞的四居室里,负责帮忙修剪花园、修理屋顶等体力杂活,偶尔请对方吃饭,双方相处愉快。
Barney 说:“她的房子早就还清了,她喜欢家里有点人气。”
他坦言,虽然很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但目前的生活成本太高,很难过渡。“我没有明确的买房目标,只是等自己有一天真正觉得‘可以了’,再搬出去。”
尽管他大部分收入都在存储和投资,但生活也并不完全“极简”,他的月度支出如下:
储蓄与投资(共 3,083 加元)
2,000 加元存入储蓄账户
583 加元投入 TFSA(全年满额)
500 加元投入 RRSP
交通与日常(共 685 加元)
汽油 125 加元
汽车保险 150 加元
汽车保养 100 加元
GO Train 通勤 200 加元
Uber 20 加元
饮食支出(共 470 加元)
超市购物 150 加元(父母家吃饭,仅买少量)
咖啡店 70 加元(每周四次)
外出就餐 150 加元(最爱活动)
酒类 100 加元
其他支出(共 2,109 加元)
工资扣税 700 加元(其中 480 为所得税)
养老金计划扣款 350 加元
长期伤残保险 39 加元
娱乐活动 100 加元
Apple TV+:20 加元
Apple Music:10 加元
体育项目 400 加元(高尔夫、滑雪)
健身房会员 50 加元
理发 30 加元(长发养成中,几个月剪一次)
旅行预算 300 加元(今年计划去西班牙和葡萄牙)
捐款 50 加元
礼品支出 50 加元
干洗 10 加元
“我不是不想独立,而是代价太大了。”
来源:超级生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