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房地产迎来转折点:告别旧模式,五大焦点揭示“楼市走向还得看联邦”

vancouversun报道:上周,BC省房地产市场发生了重要转变,引发全社会对住房政策与发展模式的激烈讨论——

26家本地大型地产开发商首次公开承认,他们多年来一直高度依赖外国资本来推动公寓和高层住宅项目。在市场经历周期性低迷之际,这些开发商联名致信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BC省省长尹大卫(David Eby)及各级住房部长,呼吁重新开放外国投资的大门。

qx88e

mmfee

然而,省长尹大卫明确表态:“我们不会回到过去那种模式。”他指出,正是因为外国资本的无序流入,使得房价彻底脱离了本地居民的收入现实。

与此同时,大温地区的27位住房专家(包括大学教授、建筑师、城市规划前官员)也发表公开信,警告政府不要通过引入外资来“人为托高房价”。他们呼吁各界在当下的市场修正中看到机遇,而非危机。

这场“房地产模型之争”背后,其实反映了五个紧迫且深层的问题:

一、“猛盖房”并不能解决负担能力危机

尽管各级政府纷纷加快新建房屋的节奏,尤其是中小型公寓和高层建筑,但住房专家指出,仅靠“猛盖房”并不能解决负担能力危机。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大温地区人口增长高达30%,主要来源为移民。市政规划部门负责人Josh White坦言,正是这种“异常高涨”的人口需求,导致房价依然高企。

他强调,不能忽视人口压力带来的系统性影响。

cfewz

大温市长们也纷纷提出了警告。例如,本那比市长Mike Hurley高贵林港市长布拉德·韦斯特( Brad West)直言不讳:“过去几十年的决策者沉迷于不计后果的人口增长,把移民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结果就是医疗资源紧张、学校教室变成了临时板房,交通拥堵加剧,住房价格脱离经济现实。”

二、外国资本与投资者角色再审视

尽管省长强硬表态要维持外国买家附加税,温哥华市首席规划师也坦言:“投资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公寓项目运作的一部分。”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大温和多伦多地区超过一半的公寓由投资者购买。

为遏制炒作,温哥华率先推出北美首个“空置税”,本地空置房征收0.5%,外国业主和“卫星家庭”则高达2%。所谓“卫星家庭”是指收入来源在海外的家庭,但仍以BC为居住地。

这一政策虽然针对离岸资金设限,但外界批评其存在不少漏洞。

eg5bv

三、租户被迫搬迁:开发还是驱逐?

走在温哥华Broadway走廊,随处可见“重建申请”的招牌,很多老旧出租屋正面临拆除,以腾出地皮盖起高楼。专家们指出,政府不应在开发的名义下,大量“清除”原本可负担的住宅资源。

尽管省市政府声称在保护租户权益方面已有多项举措,但由于缺乏系统统计,实际被迫搬迁人数始终无从得知,成为住房公平性中的“盲区”。

ikf0c

四、增长的代价,谁来买单?

BC政府为提升住房供应,推行“强制密度”政策,在交通枢纽周边自动划为高密度开发区,同时放宽独立屋地块可建4至6户。但多个市长抱怨,地方议会因此失去谈判空间,无法向开发商收取足够费用用于公共服务建设。

省住房厅回应称,地方政府仍可收取“开发成本费”(DCC),用于新建社区中心、图书馆、排水系统等配套设施。但这一说法是否足以填补财务缺口,仍存疑问。

nybyk

五、社会住房的共识与困境

住房专家与政府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应大幅增加政府资助的“非市场住房”,特别是家庭住房。然而,温哥华市规划负责人指出,由于联邦政府自1994年起基本退出社会住房建设,地方政府被迫在基础设施与非市场住房之间做出权衡。

直到2021年,自由党政府才恢复相关投资。现实中,城市往往选择让开发商提供廉价租房和儿童照护空间,而不是资助公园、道路等传统基础设施。

biot7

最后:缺席的声音与真正的决定权

虽然这场讨论为BC住房问题带来了难得的坦诚对话,但仍有一个关键声音缺席——总理马克·卡尼,以及前温哥华市长、如今负责全国住房战略的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真正掌握移民配额、人口增长节奏,以及是否重新引入外国投资的,是联邦政府。

BC是否能走出“高房价困局”,不止取决于地方态度,更要看中央是否有意改变旧有的增长逻辑,为本地居民创造可负担、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你怎么看?

来源:大温炬焦综合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