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过去几代人中,加拿大人的成长路径似乎是被写好的剧本: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二十多岁买房。
但如今,这个时间线正在改变。由于房价太贵,很多人到了四十岁甚至更晚才买得起第一套房——这个年纪原本是用来攒退休金的。那现在二十几岁和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在干什么?

他们选择先去旅行、读书、搞事业,顺便一点点攒首付。很多人不再追求“某个年纪必须买房”,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生活,不再给自己制造焦虑。
一位41岁的理财顾问Shannon Tatlock说:“现在的年轻人觉得不着急,反正早晚都能买到,只是可能要等久一点,也没关系。”
政府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现在加拿大首次买房的平均年龄已经快到35岁了,而25到34岁这个年龄段的买房比例一直在下降。
2011年,加拿大有51.7%的年轻人拥有房产。到了2016年,这一比例下降至47.3%,而2021年更是进一步降至44.4%。
尽管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仍是购房主力,但35岁以上的首次购房者增长更快、分布更广。

工资涨得慢,房价冲上天!
根据加拿大住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期间,在提供房屋所有权数据的四个省里,中年人的首次购房者比例在不断增加。
根据土地转让追踪机构Teranet的研究,现在安省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达40岁。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房价涨得太狠了。
尽管安省和BC省的房价在2022年初见顶后有所回落,但像魁省和新斯科舍在内的五个省,今年4月的平均房价还是创了新高。
根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的数据,目前全国平均房价接近$70万元,几乎是2000年的4倍。
而在这20多年里,个人年收入只涨了$1万左右,现在平均是$5.94万元。即使房价最近略有下降,总体仍远远高于大多数家庭的可承受范围。

亚裔移民家庭,50岁才在加拿大买房
Michael Van Tomme就是在快50岁时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虽然买房时间较晚,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主要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他在加拿大真正安下了根。

Tomme来自菲律宾,2020年带着四个孩子来到加拿大,与两年前先到的妻子团聚。
2022年,他们在Moosomin以$25万元买下一套三居室独立屋,仅付了5%首付,之后还对房屋进行了翻修,在地下室增建了两个房间。
Tomme表示,他们之所以决定买房,是为了积累资产、给家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Moosomin是一个人口仅2700的小镇,约300人是菲律宾移民。Tomme一家都很喜欢这里节奏慢、治安好、人情味浓。
尽管租房更便宜,他仍坚持买房是“为了长期稳定”。
他乐观地规划退休生活,希望提前还清房贷,未来等孩子独立后,缩小住房面积或出租房屋以作为补充收入。
大城市房价更高,晚买房的人压力更大
虽然小镇生活很好,但仍有许多人选择在城市购房。但在城市地区,房价可是更加惊人。
根据WOWA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大多地区的平均房价为$1,101,691万元,大温地区更是高达$1,273,462万元。
就连以前觉得还能负担的卡尔加里,也涨到$646,147万元,比去年还贵了3.7%。
温哥华理财规划师Steve Bridge也提到,不同年龄的人,财务状况差距很大。
比如,50、60多岁的人收入高,有能力加速还款,甚至提前还清;而40多岁的人则面临孩子教育、家庭开销等多重压力,还款能力自然也受限制。

对于晚点买房的人来说,他们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存退休金。
Bridge表示,办法还是有很多,只是看你愿不愿意作出改变。例如,找一份副业、出租房屋、延迟退休或者过得更节省些。
同时,他不建议完全依赖房产作为退休收入来源。毕竟“房子不能当饭吃”。如果你选择卖房换小户型、租房住,或者申请反向抵押贷款,这也是办法,不过“只会让债务越来越多”。
Tatlock也认为,还房贷和准备退休之间确实存在冲突。如果你确定买房是主要目标,那你就得迟点退休了,不过可以慢慢来。
此外,她提到,现在退休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拿公司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更多人得靠自己攒钱。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他们的父母、祖父母那样,靠房子涨价就能变富,得另寻出路。

无论房价如何波动,对许多移民来说,“拥有一套房”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扎根与安定。
即使是在偏远地区,加拿大统计局有数据显示,移民家庭在购房上的支出比例普遍高于本地人。
对许多移民来说,在加拿大买房不仅仅是财务选择,更是为了扎根、求稳,为家人创造更好的未来。
来源:温房网综合The Globe and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