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地产周刊综合报道:Hudson’s Bay Co.,这个加拿大最古老、屹立355年的零售巨头,即将迎来它的终章!
根据最新消息,从本周五开始,Hudson’s Bay将对仅剩的六家门店展开全面清仓大甩卖,这意味着,这个始于1670年的商业帝国可能真的要彻底画上句号了。

曾经的繁华,如今的落寞,这场清算不仅让9,364名员工的饭碗岌岌可危,还牵动着历史学家、原住民团体和政府机构的心,因为一大堆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也将被推上拍卖台。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上个月。Hudson’s Bay因为无力偿还债务,正式申请了债权人保护。受到美国贸易战、疫情冲击以及市中心人流量锐减的影响,公司财务状况每况愈下。
无奈之下,法院批准了对旗下90家门店、13家Saks Off Fifth折扣店以及若干Saks Fifth Avenue门店进行清算。

这场大规模甩卖已经让公司元气大伤,而原本被寄予厚望、暂时免于清算的六家门店,如今也难逃厄运。
负责公司财务顾问的亚当(Adam Zalev)在周三提交的宣誓书中坦言,保留这六家门店的决定反而成了拖累,严重影响了公司寻找新投资者的努力。
亚当直言,以六家门店为核心的重组计划几乎没有希望,连一个像样的收购意向都找不到。无奈之下,公司决定将这六家门店也纳入清算范围,甩卖从本周五开始,预计到6月15日彻底结束。

不过,他也留了一丝余地:如果有人愿意接盘,提出能让这些门店继续存活的方案,公司还是可以把它们从清算名单上撤下来。
这场清算的背后,是Hudson’s Bay长达数月的挣扎。公司早在上个月就启动了两项计划,试图通过出售资产或转让租约来找到救命稻草。
据亚当透露,至少有18方,包括一些房东,对总计65份租约表现出了兴趣,提交了意向书。但显然,这些努力都未能挽救局面。如今,公司只能选择壮士断腕,彻底清空库存,尽力回笼资金。
除了门店清算,Hudson’s Bay还计划拍卖一笔价值连城的“家当”,包括1700件艺术品和2700多件文物。
这批藏品简直是加拿大历史的活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份1670年由英王查理二世颁发的皇家特许状。

这份文件不仅奠定了Hudson’s Bay作为毛皮贸易巨头的地位,还赋予了公司在加拿大广袤土地上的贸易权和对原住民事务的巨大影响力。
除此之外,拍卖清单上还有1650年代的画作、经典的毛毯、纸质文献,甚至还有限量版的芭比娃娃!这些宝贝将由Heffel Gallery Limited负责拍卖,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轩然大波。
历史学家、档案机构和政府部门纷纷跳出来表达担忧。他们担心这些珍贵文物会流入私人手中,变成富豪的收藏品,而不是留在公共机构供后人研究。

加拿大世界记忆顾问委员会主席科迪(Cody Groat)在一封信中恳求Hudson’s Bay将皇家特许状移交到曼尼托巴档案馆这样的公共机构,确保这份“国际级珍宝”不会在公司易主时毁于一旦。
更激烈的反对声音来自原住民团体。曼尼托巴酋长大会大酋长凯拉(Kyra Wilson)直接写信给Hudson’s Bay,要求立即停止拍卖。
她指出,这些文物对原住民来说有着深远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意义,有些甚至可能是被殖民者掠夺的原住民所有物。

她怒斥,如果不经过充分透明的协商就将这些文物拍卖,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延续了Hudson’s Bay几个世纪以来对原住民土地和财物的殖民掠夺。她呼吁公司公开完整的拍卖清单,并由原住民主导审查流程。
面对这些反对,Hudson’s Bay至今没有明确表态,只表示拍卖品中包括那份皇家特许状,具体还有什么,他们三缄其口。
公司发言人蒂芙尼(Tiffany Bourré)被问及最新进展时,也只是冷淡地回应:“法院文件里都写清楚了,没什么好补充的。”这种态度无疑让外界对公司的处理方式更加不满。

回首Hudson’s Bay的辉煌岁月,它不仅是加拿大的商业象征,更是北美历史的重要篇章。它的足迹遍布全国,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如今,这座帝国却在经济寒冬中轰然倒塌。
清算的钟声已经敲响,六家门店的最后挣扎、珍贵文物的命运未卜,都让这场告别显得格外沉重。
来源:加拿大地产周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