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因为污水处理厂超支$31亿,以及差旅和活动经费过高,大温都会局(Metro Vancouver)最近被审计了,不得不承诺大幅削减支出。而且还“大发慈悲”,把明年原本要涨5%的公共事业费“砍”到只涨2.5%,平均每户可“省”$22刀。
大温都会局最近日子不好过,主要原因就是北岸污水处理厂(North Shor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这个史诗级烂尾工程。
大温哥华地区共有五座污水处理厂,分布在四个独立的污水处理区域。这些污水处理厂共处理该地区近250万居民产生的超过10亿升污水。
为了满足大温哥华地区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北岸污水厂2011年立项,2018年开工,预算$7亿元,计划2020年12月投入运营,服务于北温、西温和斯阔米什的30多万居民和企业。
但项目开工后,一直受困于工期延误、质量问题和成本螺旋式上升。现在预算已经花完了,进度才完成了30%。
大温都会局解雇了最初的承包商 Acciona Wastewater Solutions LP,留下的烂尾工程有1500处技术和质量缺陷。项目预计耗资膨胀到了$38.6亿元,最快2030年才能竣工。双方关于预算膨胀责任归属的官司至今悬而未决。
开源节流的神操作
为了赌窟窿,大温都会局决定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给大温居民涨公共事业费。未来30年内,北岸污水厂处理区内的家庭将平均增加$725元的公共事业费;温哥华污水处理区的家庭平均增加$140元;菲沙污水处理区的家庭平均增加$80元;鲁鲁岛西污水处理区的家庭平均增加$70元。
节流就是削减开支。大温都会局承诺在今后4年内减少$3.64亿运营成本和$11亿基建开支。
运营成本要怎么省不详。基建开支就是一个字——拖!比如,推迟高贵林湖供水系统升级(反正现在还没断水,不急)、延后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烧得慢点就慢点吧)和分期建设Iona岛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先凑合用,爆管了再说)。
用大温都会局副主席John McEwen(兼Anmore市长)的话说,“我们这是在优化资源,提高效率!”
水费“降”$22?
大温都会局现在高调宣传削减开支、还利于民——给全体大温居民减水费和排污费。
2026年水费和排污费原本要上调5%,涨到$918元,现在只涨5%,交$896元就够了,每户每年能省$22元。
2027年水电费原本要上调5%,涨到$965元,现在只涨3%,交$924元就够了,每户每年能省$41元。
接下来两年保持5%的涨幅不变,但是由于基数小了,2028年水电费原本要涨到$1013元,现在交$969元就够了,每户每年能省$44元;2029年水电费原本要$1063元,现在交$1018元就够了,每户每年能省$45元。
这算术是特朗普教的吧!
面对记者“这钱是不是少了点儿?”的疑问,大温都会局董事会主席兼本拿比市长Mike Hurley诚恳地表示,“对于现在正在苦苦挣扎的人们来说,每一元钱都是有帮助的。”
但问题是,水费还是在涨,只是涨得“温柔”了点,从5%降到2.5%,根本不是“降价”,而是“少涨”。
更何况这“少涨”还建立在今年的公用事业费大涨的基础之上的。
2025年,大温地区每个家庭平均支付的公共事业费从之前的$698元暴涨到$875元,涨幅为 25.3%。其中北岸污水处理区涨幅最大,为41%,从$813元直接飙到了$1147元。
先是漫天要价,再假惺惺抹掉个零头,被迫多交钱的人还得感恩戴德。大温都会局在水费上的这番操作,真是把隔壁特朗普总统关税战的精髓学了个十成十。
TransLink也亏钱,停车费又要涨了
大温居民少涨的这$22水电费,大温运联Translink已帮我们找好了用途——停车税和地税中的相关项目都要涨,以弥补公交系统的亏损。
CBC News 报道,TransLink和BC省政府本周四宣布了一项资金组合方案:通过加税、上调票价和停车税以及政府拨款解决TransLink系统性赤字。不过,这个方案必须在4月30日得到市长委员会和 TransLink 董事会的批准。
其中,大温居民要承担的成本如下:
目前,大温地区路外停车要交三份钱:停车费、24%的停车税和5%的GST。注意!5%的GST是在前两项总额的基础上计算的。
如果停车半小时按照$4元计价,现在实际缴$5.21元;涨价后则要缴$5.42元。更过分的是,大温很多地区路边停车计价起步就是1小时,简直与抢钱无异。
照这个势头下去,大温的网红们很快可以靠“停车自由”炫富了!
来源:温房网综合CBC News, Glob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