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公寓市场惨烈, 大批人要抄底? 经纪发出最狠警告!

据温哥华港湾综合报道:加拿大按揭及住房公司(CMHC)近期发布的报告《多伦多公寓市场下跌会否重演1990年代?》指出,随着新供应几乎停止,未来或出现反弹的可能。

逻辑很直接:如今没有新项目开工,未来的稀缺或将推动新一轮房价上涨。基于这一论点,很多人开始问:现在是不是买投资公寓的好时机?

lbpxh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多伦多过去确实经历过因供应不足而最终带来房价再度上涨的周期。CMHC正确地指出,建设放缓会为未来稀缺埋下伏笔。

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目前的环境看起来像是典型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时刻:价格已从高点回落,市场情绪悲观,常识告诉人们要远离这种资产。

但在假定逆向思维和长期供需逻辑本身足以让公寓成为2025年的明智投资之前,我们必须仔细看看当下投资者所面临的现实。当你这么做时,投资逻辑很快就会崩塌。

ljhaj

核心问题:投资者的负现金流

在当前的利率和价格下,多伦多几乎所有公寓投资都是负现金流。

以一套挂牌价61.9万加元的市中心一居室为例,即便按4%的房贷利率、30年摊还计算,每月总支出高达3349加元:房贷2364加元,管理费699加元,地税286加元。

而租金收入仅2600加元,每月亏损749加元,这还未计入税收、空置和维修。

过去,负现金流并非致命问题,因为房价升值能抵消亏损。但如果没有持续的价格上涨趋势,负担就仅仅意味着投资者每月在“补贴房客”,而没有确定的回报。

即便利率显著下降也无济于事。即使利率降至3.25%,投资者每月仍亏损540加元。

要想现金流打平,利率需降至约1.1%,或购房价格要跌至约42.3万加元——比现价低近19.6万。

CIBC首席经济学家塔尔预测,到2025年底,加拿大央行基准利率仅会降至2.25%,远不足以令投资公寓可行。

dom3x

公寓投资逻辑的真实演变

公寓投资逻辑早已从“租金回报”演变成了“纯粹投机”。早期投资者可能关注稳定的租金收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模式逐渐变成了披着房产外衣的杠杆投机。大多数所谓的“投资者”其实不是靠租金,而是通过预售合约赌价格上涨。

预售就像商品期货合约:买家提前支付20%定金,锁定未来交房价,等待市场上涨。若房价上升,合同可在交房前转手赚取差价。这是一种几乎没有持有成本的杠杆操作。

2016年至2021年间,开发商推出了数以万计的公寓,迅速卖给追逐行情的小投资者,而非真正的自住买家。

如今这些项目正集中交房,却面临高利率、租金疲软、二手价格下跌的市场。推动公寓繁荣的策略,如今成了市场脆弱的根源。

yemut

投机驱动的市场还影响了开发商的产品设计。多年来,开发商迎合投资需求,而非自住需求。为了吸引投机者,户型越做越小,布局越发拥挤,以降低总价。

结果造成了大量居住体验差的小户型。即便预售市场未来复苏,开发商也必须重新建造更适合自住的户型。换句话说,当下市场上出售的投资公寓,大多是已过时开发模式的遗留产品。

当利率极低时,投资者还能容忍负现金流,因为持有成本低,而房价上涨弥补了亏损。但利率上升时,基本面重新主导。

资本成本变高让原本可承受的亏损变成沉重负担,同时阻断了新买家涌入的通道,令价格增长难以为继。

管理费上涨与建筑成本通胀

管理费也是现金流的拖累,而且有结构性上涨压力。2023年,对大多伦多地区60个公寓管理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管理费平均每年上涨5.1%,而维修基金平均上涨11.8%。

维修基金用于支付大额项目,如窗户、屋顶、电梯,目前约占公寓预算的四分之一。

ste6v

这些成本不是由消费品通胀驱动,而是由建筑通胀推动。公寓日常预算大多花在维护、服务和维修上,而维修基金则完全暴露在建筑成本波动下。数据显示,建筑成本多年来持续跑赢整体通胀,这意味着管理费上涨趋势长期存在。

更糟的是,维修基金评估每三年才进行一次,许多楼宇尚未完全反映2022-2023年的成本飙升。这些高成本已经固化进基数,即便建筑通胀放缓,也需要多年才能被抵消。

1c4gq

投资市场的供需错配

CMHC说对了一点:新公寓供应确实大幅放缓。但短期内,却是供应过剩。低利率时代启动的项目如今集中交房,为二手市场和租赁市场增加了数千套供应。即便部分项目被取消,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带来压力。

与此同时,租赁需求在减弱。住房分析师Ben Rabidoux指出,安省租金与非永久居民增长高度相关。联邦政策收紧了临时居民流入,特别是学生签证,而他们是市中心公寓租赁的关键群体。

非永久居民增速自2022-2023年高峰大幅下滑,与租赁市场降温高度吻合,说明政策变化切断了租赁需求的重要来源。

otgvi

在租客减少的情况下,租金上涨压力停滞。Urbanation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大多伦多公寓平均租金同比下跌2.8%,至每平方英尺3.78加元(即一套692平方英尺的单元约2612加元)。

与此同时,挂牌出租的公寓同比增加29%,租赁市场供应达到1.4个月,远高于10年均值0.95个月。新增供应叠加租赁需求下降,显然不利于投资者。

租赁市场中的机构竞争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是机构玩家的崛起。养老基金、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私募基金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布局租赁公寓。他们采用垂直整合模式,将建造、融资、物业管理结合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他们享有CMHC支持的融资优势,包括更低首付、更低利率和更长还款期(40-50年)。这些条件小投资者完全无法获得。仅2024年前三季度,CMHC就为20万套租赁单位提供了480亿加元贷款保险,同比大增59%。

8ip5x

这些机构资金也在盯着与小投资者依赖的同一个租赁市场。2024年,多伦多约40%的公寓被出租,高于2014年的29%。

但公寓租金平均比同类专门建造的出租楼高出约50%。随着机构规模化开发更多专门出租房源,他们能以更低价格吸引租客,同时凭借融资和运营效率获得更高回报。

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能在市场波动中安然无恙,而小公寓投资者却处于不利地位。

结论: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现在是投资公寓“抄底”的好时机吗?CMHC的报告指出长期供应隐患,这一判断没错。

从历史上看,供应不足确实会带来未来价格反弹。但CMHC强调的是多年后的趋势,而当下小投资者面对的现实却完全不同:负现金流、供应过剩、租赁需求疲软、机构竞争,以及不断上涨的管理成本。

hejsp

长期来看,供应不足的逻辑可能会再次应验。但在2025年,对小公寓投资者而言,风险与回报严重失衡。CMHC的长期乐观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当下买公寓不是投资,而是对未来不确定条件的投机。

来源:温哥华港湾综合

作者:Cameron Levitt,多伦多RE/MAX Hallmark的房地产经纪人,主要撰写关于住房动态、市场趋势和加拿大经济的内容。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