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he Globe and Mail报道:你知道自 2015 年以来,加拿大已经接纳了超过 1500 万名临时工人吗?我也不知道,直到我在推特(X)上看到这个说法。
那条帖子附带了一张“加拿大政府官方图表”。果然,图表显示通过三类临时工作项目进入加拿大的人数——不仅包括临时外国工人(TFW)项目,还包括国际流动项目(IMP),以及学习许可(允许持有人每周最多工作 24 小时)——从 2015 年的约 75 万人增长到 2024 年的 310 万人。
只要把这些数字加在一起,就能得到:1570 万!天啊!难怪这条帖子会火——一位网友评论说“太疯狂了,加拿大在过去 10 年进口了相当于本国人口 36.5% 的人”,而且还被马斯克 (Elon Musk) 转发。
只是……这些数据代表的是每年 12 月 31 日时在境内持有许可的总人数:是总数,而不是当年入境的人数。
如果你把每年新发放的许可加起来,可能会更接近事实,但即便如此,还得考虑那些同一个人年年续签的情况。如果这样算的话,你会发现过去十年实际通过这些项目进入加拿大的人数不到 300 万。
我之所以还要引用这些“废话”,只是因为它很好地反映了移民“辩论”的彻底失控。大多数的歇斯底里都集中在临时外国工人项目上,然而该项目在加拿大的临时工人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截至去年底的 310 万人中,只有 20 多万是 TFWs——占总就业人口还不到 1%。
尽管如此,临时外国工人项目却成了众矢之的:一篇又一篇专栏文章,一次又一次社论,一个又一个晚宴演讲。如今的民调显示,超过四成的加拿大人希望废除该项目。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也乐得迎合这种情绪。
毫无疑问,疫情后经济复苏的狂热中,临时外国工人项目确实有些“失控”。同时也确凿无疑的是,由于该项目禁止工人在境内换工作,它确实让许多人容易受到剥削。
但同样清楚的是,对大多数批评者来说,问题不在于项目执行得好坏,而是这个项目本身。
从舆论的调门来看,你会以为加拿大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个项目造成的——从医疗等待时间过长,到房价高企,再到青年失业。
批评的语言里带着一种奇怪的愤怒,好像这不仅仅是一个管理不善的项目(就像政府手里几十个其他项目那样),而是对国家的“生存威胁”。
即便是相对理性的批评者,也常常把它描绘成对雇主的不公平补贴。论调是这样的:如果雇主找不到本地工人,就不该去海外招聘,而是应该多给本地人开点工资。这被包装成“经济学入门知识”,但其实完全不是。
在大多数市场里,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不仅价格会上涨,新供给也会进入市场。这通常也包括劳动力市场:没有人会反对阿尔伯塔油田在繁荣时期雇佣纽芬兰的工人。只有当跨越了国际边界时,才会突然有人祭出“劳动力市场不可渗透”的“神圣原则”。
这种背后的逻辑——认为社会上的工作量是固定的,工作必须像宝石一样被囤积——在学术文献里有个名字,叫做“劳动力总量谬误”(lump of labour fallacy)。
临时外国工人并不是第一批被指责“抢走”加拿大人饭碗的外国工人。
事实上,他们的人数远远比不上那些为加拿大市场生产商品的海外工人——他们在海外拿 5 加元一小时的工资,而不是在本地雇佣加拿大人付 20 或 30 加元一小时。这算是对企业的“补贴”?还是比较优势?
服务业也一样:把呼叫中心外包到孟加拉国,用孟加拉工人,没人说什么。但如果把同一个呼叫中心设在圣约翰或萨斯卡通,把这些孟加拉工人带到这里,那立刻就成了“丑闻”。
显然,临时外国工人并没有导致我们医疗、住房或劳动力市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外国工人大量增加之前就已经存在。管控收紧当然没问题;同时,也应该让 TFWs 更容易换工作,并从临时身份转为永久身份。
但要废除这个项目?为什么?
来源:温哥华港湾综合
作者:Andrew Coyne, “The Globe and Mail”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