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为了规避遗嘱认证税(probate tax),许多加拿大家庭会考虑提前将房产登记到子女名下,认为这样既能节省费用,又能简化继承手续。
比如在BC省,超过$5万元的部分税率则为1.4%;在安省,遗嘱认证税的税率是房产价值的1.5%。表面上,这笔费用并不算小,足以让许多父母提前动起了“过户”念头。
但多伦多星报专栏撰稿人Bob Aaron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案例却警示大家,这样做不仅未必省钱,反而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和家庭悲剧。
住在安省的Veronica Balkisson是一位母亲,和许多父母一样,非常关心自己的资产安排和子女的未来。
2023年3月,她以$90.5万元全款买下了Brampton Lambeth街上的一套房产,打算在自己去世后,让两个孩子——大儿子Stefan和小女儿Heaven——各自获得$42万元的房产权益。
至于房产总价和赠与金额之间的$6.5万元差额,Veronica希望由孩子们在她有生之年偿还。
为了表达这一心愿,她还在短信和亲笔遗嘱中做了明确说明。
由于房产交割时,小女儿Heaven尚未满18岁,出于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的考虑,这套房产只登记在了大儿子Stefan一人名下。

2024年5月,Stefan、他的妻子Andrea、妹妹Heaven和家中孩子们都搬进了这套由母亲Veronica全款购置的新房。
家庭关系骤变,母亲被赶出新家
本来一切还好好的,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出资买房的母亲却被儿子禁止进入新家,甚至无法再见到自己的孙辈。
家庭矛盾的激化,让Veronica逐渐意识到,自己原本为子女着想的安排正在失控。
为了重新掌控局面,当月晚些时候,她与子女见面,递交了一份新的遗嘱,声明今后会将遗产平分给两个孩子。
同时,她还要求大儿子陪同前往律师事务所,将由她出资购买的房产重新过户到自己名下,因为她认为大儿子Stefan并未履行作为受托人的义务,而她认为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他的妻子”。

房产已被合法赠与,母亲不能反悔
Stefan得知母亲递交了新的遗嘱后,十分震惊,他并不知道母亲竟然还将这套房产列为自己的遗产资产。
随后,Veronica给大儿子Stefan写信,要求他搬出房子,并指责他窃取了自己辛苦积攒的钱,让她感到蒙羞。

随着矛盾不断升级,双方已无法调和。
Veronica最终决定诉诸法律,向法院申请裁定Stefan只是房产的名义持有人(bare trustee),而她才是真正的受益所有人。
Veronica表示,房产的全部购房款项均由自己支付,Stefan只是帮忙挂名登记。
对此,Stefan则坚称,这套房产是母亲合法赠与自己和妹妹Heaven的,因此他拥有房屋的完整产权。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证据审核,安省高等法院作出裁决,房产已经被合法赠与子女,Veronica无权反悔,也无法撤回这份赠与。
遗产分配不当,亲情与财产皆受损
没有人愿意看到家庭成员因为一套房产反目成仇,更没人愿意经历亲情破裂、诉讼缠身的煎熬,但现实却一再上演这样的悲剧。

这一切的起点,只是出于“省税”的朴素想法。为了避免安省1.5%的遗嘱认证税,Veronica选择了将房产提前过户,却忽略了其中的巨大法律风险。
这个案例给业主们几点警示:
1.所有权一旦转移,赠与不可轻易撤销。 无论你是出于何种初衷,只要你在法律上完成了产权过户,这套房产就真正属于对方。
即使是亲生子女,父母事后也无法随意收回产权。
2.没有专业法律文档和咨询,风险极大。 很多家长以为有口头协议、短信或者手写遗嘱就足够了,但在法院看来,最具法律效力的是产权登记和相关正式协议。
3.家庭关系随时可能变化。 只要房产在子女名下,父母便失去了对房产的绝对控制权。
一旦家庭关系生变,房产可能彻底脱离父母的掌控。
4.本意省税,实则更易引发诉讼。 省下的那点钱可能远远比不上一场家庭诉讼带来的金钱和精神损失。
总而言之,无论业主是准备立遗嘱还是考虑将房产提前赠与,都必须事先获得专业律师的详细建议,并通过规范、完整的法律文书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不要仅仅为了省一点税费,就轻易将房产交到子女名下,更不能只靠口头约定或简单手写声明来处理这么重大的财产问题,实在不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