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近日,联邦政府宣布将最低个人所得税率从15%下调至14%,预计将于7月1日生效。按照政府测算,到2026年,这一举措将为典型的双收入家庭每年节省最多$840元。
同时,此项举措将在2026至2027财年导致联邦政府税收减少$58亿元,这一财政成本不可谓不高。
表面上看,减税似乎意味着纳税人将直接受益,手头的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然而,理财专家的分析发现,政策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机制性“抵消效应”,纳税人最终能够获得的实际优惠幅度并不如表象那般乐观。
税制结构决定了减税幅度有限
《环球邮报》的理财专栏作者Rob Carrick表示, 这些“减税红利”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样可观。
因为最低税率不仅影响应纳税额,还直接决定了多项非退还性税收抵免(non-refundable credits )的额度,比如基本个人免税额、医疗支出抵免、首次购房者抵免、部分慈善捐赠抵免等等。
大多数非退还性税收抵免的计算税率仍将与最低个人所得税率保持一致。税率下调,这些抵免金额也随之降低。换句话说,政策虽然下调了税率,但通过非退还性抵免渠道“节省”下来的税款,也随之打了折扣。
KPMG加拿大国家税务中心高级顾问Brian Ernewein指出,这一做法符合《联邦所得税法》的规定,即非退还性税收抵免只能将应纳税额最多降至零,而不能带来额外退税。
Ernewein表示:“如果相关税收抵免仍按照15%的税率计算,而仅将最低税率下调,纳税人实际获得的减税额度将会更高。”
但按照加拿大现行所得税法,非退还性抵免与最低税率挂钩,这也让减税“缩水”成为现实。
以基本个人免税额为例
基本个人免税额(BPA)是大多数加拿大人每年报税时的首个抵免项。若应税收入低于BPA,纳税人无需缴纳联邦所得税;若应税收入高于BPA,超出部分才需要纳税。
比如,2025年的BPA为$16,129元,适用于年收入不超过$177,882元的纳税人:
-
- 在15%的最低税率下,BPA可带来$2,419.35元的税额抵免(即$16,129的15%),可直接抵扣应纳税额。
- 如果税率下调至14%,对应的抵免金额将降至$2,258.06元,相比之下少了$161.29元。
Ernewein同时也以医疗支出抵免为例,假设申报额度为$1万元,税率从15%降至14%后,抵免金额也将减少$100元。
对于慈善捐赠,前$200元部分的税率变化,仅带来$2元的减税差额。值得注意的是,超过$200元的捐赠部分,通常可按29%的税率抵免,最高收入纳税人可享受高达33%的抵免税率。
减税幅度赶不上通胀,双周仅减$32元
根据测算,最低税率下调后,每个双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折算下来每两周仅多出约$32元。对普通家庭而言,实际生活中的帮助十分有限。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这一幅度远赶不上加拿大的年通胀率。
以2025年4月为例,加拿大年通胀率为1.7%,而剔除能源后的核心通胀率更是高达2.9%。
日常生活中,食品杂货价格同比上涨3.8%,而且已连续三个月超过CPI整体水平。换言之,家庭在生活日杂消费场景下面临的物价上涨,早已将减税带来的有限增收“吞噬”殆尽。
在当前通胀压力和物价上涨的现实下,对家庭而言,生活成本的刚性上升已经抵消了减税收益,这一减税“红利”对于家庭财务状况的改善作用真的极为有限。
2025年实际最低税率是14.5%
需要说明的是,2025年全年的最低税率为14.5%,这是因为前6个月继续适用15%,后6个月则调整为14%。
随着新一届联邦国会议员从5月26日开始坐堂议事,税率下调的立法推动成为卡尼新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
减税法案通过后,2025年7月1日起,14%的新联邦最低税率将适用于年收入在$57,375元及以下的纳税人。
其余四档税率保持不变,年收入
-
-
$57,375至$114,750元的税率20.5%; -
$114,750至$177,882元的税率26%; -
$177,882至$253,414元的税率29%; -
$253,414元以上的税率33%。
-
加拿大税务局(CRA)预计将在7月1日前向雇主发布最新的扣税指导,届时雇员的工资代扣税也将同步调整。
如果你的收入不是通过工资等源头扣税方式获得,那么因税率下调所节省的税款,将在明年申报2025年度个人所得税时一次性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