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nowtoronto报道:一场普通的Dufferin Mall招聘会,却引来几百人绕场排队,队伍一路排到街角,甚至影响了周边交通。
视频被拍下上传TikTok后迅速走红,引发共鸣无数——评论区里,不少人都在感慨:“排了两小时,最后连进门都没进去。”“不是来找工作的,是来感受一下挫败的。”“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现场排队也见不到人,怎么办?”


在各大社交平台,类似的内容已成常态:在TikTok上,有人记录自己连续投出300份简历却颗粒无收的全过程;在Reddit,有人吐槽自己大学毕业两年却仍然靠送外卖养活自己;在LinkedIn,#OpentoWork标签成倍增长,求职者自制“简历海报”互相转发,希望获得哪怕一次面试机会。
这不只是个别人的倒霉,更是一整代年轻人的现实困境。
数据佐证这场“求职风暴”
根据多伦多地区房地产委员会(TRREB)与加拿大统计局4月数据:
·多伦多整体失业率为8.6%,相比3月略降0.1%,但实际可提供的全职岗位比上月骤减27,700个;
·15-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6.4%,创下近20年非疫情期间最高;
·全国范围内,年轻人长期失业(超过6个月)人数也创下新高,占比达3.5%,比去年同期还高出0.6个百分点;
·据招聘平台Indeed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是20年来最疲软的就业周期之一(不含疫情期间);

招聘公司Tempin CEO指出,相比2023年同期,现在职位空缺少了80%。而且在岗位稀缺的情况下,雇主变得更加挑剔,连入门级工作都设下层层门槛。“以前看你能不能干,现在看你简历有没有5年经验;以前愿意培训新人,现在谁经验少谁出局。”

为什么会这样?
专家指出,这并不是年轻人不够努力,而是整个系统出了问题。
首先,疫后企业大幅招人后遭遇经济放缓,开始冻结招聘;其次,近期美国对加征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不少公司选择“观望”。
然而与此同时,招工减少,筛选标准却更高了:就连初级岗位也要求“经验丰富”,很多年轻人直接被挡在门外。
而在政策层面上,无限放开的国际学生与临时外劳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岗位竞争,却迟迟没有回应或调整。
一位招聘公司CEO表示:2025年岗位数量比去年同期少了将近八成。而今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少,还更加苛刻,“连一两年前不会在意的小瑕疵,现在都可能成为淘汰理由。”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年轻人不仅陷入了短期失业,更有越来越多人陷入“半年以上”的长期失业困境,比例已上升至3.5%,为20年来最高。
然而,面对如此沉重的数据和呼声,政策制定者几乎无动于衷。
一些评论认为,和住房危机一样,年轻人的失业问题也在被“选择性忽视”。毕竟投票人群主要是中老年,而他们所处的“经济世界”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家建议年轻人:
• 保持耐心与韧性;
• 利用这段时间提升技能、拓展人脉、积累经验;
• 用志愿服务、兼职实习等方式填补履历空档;
• 通过AI工具和求职平台增加曝光率。
虽然这听起来“不是最佳答案”,但在低谷期,比“躺平”更重要的,是留在赛场上。
来源:超级生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