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地产周刊综合报道:最近,一份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BMO)的报告给了全国买房族当头一棒:经济前景不明朗,导致大批潜在购房者选择按兵不动。
与此同时,大温地区的房屋挂牌量虽然很高,但实际成交却明显降温。先来看看全国范围内的情绪变化。

BMO最新发布的“真实金融进展指数”显示,加拿大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正在加剧:4月,认为本国会陷入经济衰退的比例从3月的60%飙升至74%。
BMO资本市场高级经济学家罗伯特·卡夫齐奇(Robert Kavcic)直截了当地指出,“库存在增加,投资者基本缺席,可想而知,买房信心和动力都在下降,尤其是BC省和南安大略地区。”

面对可能的衰退阴影,不少人宁愿“先等等”,再做决定。
利率走向也是压在心头的大山。报告指出,超过三分之二(67%)的准买家都在等着利率下调;有38%的人表示,只有当按揭利率降到3%或更低时,才会考虑买房或再融资。
加拿大央行4月宣布自年初以来首次按兵不动,将政策利率维持在2.75%。不过,对千禧一代来说,时机似乎早已错过——报告称,66%的千禧一代感觉,“那波买房机遇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
在购房信心方面,59%的加拿大人仍视拥有自住房为人生大事,但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这一目标比一年之前更难实现。与五年前相比,66%的受访者对自己终有一天能买房失去了信心。
然而,调研也显示,38%的准买家近期依旧计划出手,尽管只有14%的人将目标锁定在2025年,其余则推到2026年或更晚。
更有意思的是,52%的人愿意为了买房而考虑搬到另一个省份,甚至另一个国家;而已经在加拿大买得起房的人里,43%承认,若无家人资助,自己根本拿不出首付款。

话虽如此,报告也并非一片惨淡。70%的加拿大人对自身财务状况仍充满信心,只是他们对“未知开支”最为担忧(82%),其次是整体财务安全(81%)和住房成本(72%)。也就是说,还有不少人手握“真金白银”,只是被种种顾虑牵着走。
把镜头对准大温地区,春季房市的寒意同样明显。根据大温地产局(GVR)和菲沙谷地产局(FVREB)的4月数据,区域内住宅成交2,163宗,同比去年4月的2,831宗锐减23.6%,甚至比过去10年季节平均值3,014宗少了28.2%。
GVR经济与数据分析总监安德鲁·李斯(Andrew Lis)也表示,通常利率条件好转都会刺激买家,现在却没见到预期中的增量,实属罕见。

一方面,新挂牌房源数达6,850宗,较去年同期微跌3.4%,却比10年均值高出19.5%;另一方面,MLS系统上待售房源总数已升至16,207套,较3月增长11.4%,较去年同期增长29.7%,更是较10年均值高出47.6%。
库存剧增,让买家有了更多选择空间。价格方面,大温综合基准价为1,184,500加元,同比下跌1.8%,环比3月稍降0.5%。
分不同房型来看,独立屋4月销量578宗,较去年同期减少29%,当前基准价2,021,800加元,较去年回落0.7%;公寓销量1,130宗,下滑20.2%,基准价为762,800加元,降幅2%;城市屋(含托管屋)442宗,较去年少了138宗,基准价同样是2,021,800加元,同比微跌0.7%。
整体销售与活跃挂牌比仅有13.8%,远低于“买家市场”与“卖家市场”之间的30%界限,市场显然更加倾向买方。
至于菲沙河谷地带(包括素里、兰里、白岩及北三角洲等),FVREB报告也传出类似讯息:4月售出各类物业1,043宗,同比跌29%,但环比3月又微升1%。
该机构首席执行官巴尔德夫·吉尔(Baldev Gill)提到,尽管美国加征关税和经济不确定性仍在施压,但联邦大选落幕、政府更迭后,市场对经济振兴的期待正在慢慢酝酿。
4月FVREB区域内单一家宅基准价1,506,600加元(环比微升0.1%),城市屋833,100加元(环比微跌0.1%),公寓537,800加元(环比降0.6%);单一家宅平均挂市时间32天,其他类型约29天,流转效率尚可。
对于手握购房需求又在观望的买家,或许这是“久旱逢甘霖”的机会:低利率环境下,房源充足,议价空间增加;只要经济阴霾不至于太浓,买家完全可以静候利率真正回落,再出手下单。
对于卖家,也得调整心态,在价格和条件上更灵活,才能吸引那些还在“看看再说”的潜在买家。
来源:加拿大地产周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