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解气!中国父母卖掉国内房子,替儿买海外房产,最后却被赶出家门!

据华人生活网综合报道:一对年迈的中国父母,带着对儿子的信任与晚年的希望,卖掉国内两套房、倾尽毕生积蓄,远赴新西兰替儿子买下一套房产。原以为晚年终于有个安稳的落脚处,谁知等来的却不是亲情的回报,而是冷漠的逐客令。

不仅被拒绝入住,连买下的房子都差点被儿子偷偷卖掉。这场跨越国界的家庭风波,最后走上了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的审判席

qoz7p

故事的主角,是年逾七旬的王先生和许女士夫妇。多年前,他们的儿子王欣(Xin Wang,音译)因婚姻破裂,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夫妇俩心疼儿子,在他位于奥克兰西区Te Atatū半岛的房产贷款未清之际,毅然决然卖掉中国的两套老宅,再加上积蓄,共筹得44.7万纽币(约200万元人民币)。

这笔钱不仅偿还了原房贷款,还支付了儿子前妻的出资部分——只为让儿子重新安顿好生活。

因为当时误以为“没有新西兰身份不能买房”,这套房子被登记在了儿子王欣名下。王欣口头承诺:“等你们拿到身份,我就把房子过户给你们。”

信任,是这场悲剧的起点。

然而,从2015年开始,这套“原本属于父母”的房子被儿子悄悄出租,每周租金630纽币,被王欣据为己有。他还瞒着父亲,将房屋用于抵押贷款3.4万纽币,后续再融资达8.1万纽币。

2016年,王欣再婚,在奥克兰东区Flat Bush通过家庭信托买下新居。到了2018年,老两口好不容易获得入境资格,原以为可以安顿晚年,结果发现那套属于他们的房子,早已被租出。

他们只得暂住在儿子的“新家”。

但这只是更大悲剧的前奏。

两代同堂生活的摩擦逐渐加剧。一次婆媳之间的激烈争吵后,王欣站在妻子一边,要求父母搬出去“另租房子住”

2hgb2

2022年春节期间,父母给孙辈包了“金额较小”的红包,王欣竟当面质问父母,让他们“丢了面子”。这对忍气吞声多年的老人,最终被迫搬出,租住在外。

许女士心碎地通过微信发给儿子一句话:“我们把一生辛苦积蓄都给了你,如今却无家可归,还得自己掏钱交房租……”

0llg5

更令人愤怒的是,2022年3月,王欣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委托中介出售那套房子。所幸老两口及时发现,申请了产权警示令,才阻止了交易完成。

这对备受打击的父母,终于选择用法律手段讨回公道——他们将儿子告上奥克兰高等法院,要求确认房屋归属权,即便当初没有书面协议。

王欣却辩称:“这些钱是赠与,我是合法登记的业主。”他甚至反诉父母,说他们只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合才突然反悔”。

最终,奥克兰高等法院法官Greg Blanchard采信了父母的说法,明确指出:“在没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基于信任关系与事实推定——这对父母才是真正的出资人和受益人。”

fs58d

法院判决如下:

    • 王欣必须将房产正式过户给父母;

    • 必须归还以房屋为抵押所产生的贷款;

    • 必须支付部分租金收入作为补偿。

代理律师拒绝媒体采访,而王欣本人也未作出回应。

这起案件背后,映照出无数华人父母的心结——为了子女倾尽所有,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

“出钱不留字据、房产挂在子女名下”,在传统观念中是信任的体现,在现实中却往往换来失望甚至背叛。

亲情可以感动人心,却无法取代法律;孝顺值得期待,却不能代替合同。

当信任破裂,能真正保护你的,不是亲情,而是证据和法律。

🗨 你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你觉得房产写谁的名字更安全?

来源:华人生活网综合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