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CBC报道,BC省正催着各个城市加快建房进度,但要说跟省府关系最僵的,非西温莫属。
省政府已经下了“死命令”:西温必须在今年年底前,批准在Marine Drive沿线三个社区增加住房密度。可面对这道“最后通牒”,市长Mark Sager不但不买账,还撂下狠话,说他从根本上就反对省里的这种做法。


Sager认为:“随便定个截止日期、派个指标,就想把规划强塞给地方社区,这种做法根本不合理。”
不过,如果西温市坚持不照办,省府有权绕过市政府,亲自下场推动这些社区的住房建设。
其实,这也不是西温第一次因为“建房太慢”被点名了。去年省府公布“不合作城市名单”时,它就在十个被批评的城市之列。
从去年10月到今年9月底,西温只新建了172套住房,连原定目标的40%都没达到,进度在全省几乎垫底。

但Sager解释,他的拒绝并非针对建房本身,而是反对省府当前的做法。在他看来,评估市政努力程度,应看“审批数量”,而非“完工数量”。
实际建设进度缓慢,往往与开发商、市场环境或施工周期有关,不应简单归咎于市政府。地方规划需要合理的时间,无法因省府一纸命令就仓促执行。
他强调:“省府官员坐在维多利亚的办公室里,对我们的社区实际缺乏了解——既不熟悉基础设施,也不清楚道路系统,却强行推行一套根本不适用的规定。这样的方案,我无法签字通过。”
省住房及市政部部长Christine Boyle随后作出回应,她仍然“固执地乐观”,相信西温最终会增加更多可负担住房。
Boyle说,省政府与各市合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更多民众能住得起房。不过从她的态度来看,省府并没有完全排除“越权接手”这一选项。

此外,12月31日这个截止日期不是随便定的。在这之前,省政府已经与西温的市议员和工作人员反复沟通了很久。
Boyle表示:“时间我们早就给够了,这些要求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突然。”
Ambleside方案卡住,市府内部陷入僵局
在省政府给西温下达的所有任务里,Ambleside社区的规划最具争议。

这项规划在市议会里已经卡了好几个月。因为市长在该区拥有房产,按规定必须回避投票,议会每次都陷入3比3的平局,始终无法推进。
西温资深市议员Nora Gambioli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本问题在于西温这些年建的房子实在太少了。不仅没能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就连自己设定的建房指标也长期落后。

今年5月,市府工作人员提交了一份Ambleside规划方案,内容是允许Marine Drive沿线的多数地段建到四层楼,让社区能适当增密。Gambioli也支持这套方案。
在她看来,当前僵局不是西温在对抗省府,而是市府内部意见分歧严重,迟迟无法统一。
居民与商界意见分化
此前,省里的住房顾问给西温贴过标签,说这里是个“又富又不愿意改变的封闭社区”。但这并不完全符合现实。许多居民事实上希望社区更有活力。
比如Ambleside和Dundarave商业协会(BIA)的负责人Maureen O’Brien就是支持者。她认为,只要社区的人口规模大一些,本地小店才愿意进驻,包括独立书店、特色服装店、小型啤酒坊等社区型商铺。

O’Brien还提到一个关键问题:Ambleside这个区域,在过去79年里里已经做过33次研究,社区意见早就收集得差不多了。她认为,若还停留在研究阶段,反而是在浪费居民多年参与的心力。
不过,反对的人也不少。市议员Peter Lambur就一直反对这份规划。他担心楼层变高、人口变多,会破坏Ambleside原本的小镇风情。他更倾向于慢慢调整,而不是一下子动太大。

Lambur还担心大规模开发可能推高周边商业租金,让本已艰难的小商户更难生存。
Sager并非孤军奋战
面对与省府的对峙,市长Sager倒是一点也不慌。他的理由很简单:自己并非孤军奋战,大温地区的大多数市长都对省里的做法不满,“据我所知,只有一位市长是例外”。
至于外界对西温贴上的“NIMBY”(别建在我家后院)标签,Lambur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他表示,大家把NIMBY想得太自私了,这个词被过度污名化了,某种程度上这是开发商刻意塑造的“坏印象”。其实居民只是想保留社区特色,不该为此感到羞耻。
虽然BC省其他城市的市长也对省府接连推出的“加密政策”很烦,但大多数已经选择了配合。只有Sager仍在坚持,并希望有更多城市能站出来,共同反对省府的强硬做法。
来源:温房网综合CBC
加国地产资讯-18ca.com 温哥华买房_温哥华房价_温哥华房地产_多伦多买房_多伦多房价_多伦多房地产_加拿大买房_加拿大房价_加拿大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