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地产周刊综合报道:一纸判决,你花几百万买的房子产权就不属于你了?而你没有做错任何事。这一幕正在大温地区上演,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震撼。
今年8月,BC法庭对加拿大历史上审理时间最长的一次民事案件“考威琴部族诉加拿大(Cowichan Tribes v. Canada)土地案”做出一审判决。
法庭确认了原住民考威琴部族“对列治文市约 800 英亩土地的原住民所有权”,并确认其在菲沙河(Fraser River)的传统捕鱼权。
时间过去了2个多月,一场即将席卷BC省甚至整个加拿大的政治与经济风暴正在酝酿中。判决可能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司法先例,彻底颠覆加拿大的产权体系。
简单来说,位于西起No 6. Road,北至Blundell,一直到菲莎河沿岸的这部分区域的住宅和工业土地的产权,本来是业主的完全产权(fee-simple land),然而法庭判定,原住民土地权可覆盖在私人产权之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土地变成原住民也拥有产权了。
列治文政府近期向受影响的150多名业主发送了信件,告知他们法庭判决可能影响他们产权地位及有效性。当前业主可能并非真正拥有他们所认为的土地。
这在加拿大闻所未闻,也没有人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双产权的情况。
于是,银行首先出手,对于想购买这个区域房产的人一律不予贷款。
区域内一名老房主去世后,家人想卖掉房产,由于银行不给买家贷款,所以出售无望。
有些企业计划在自有地块上修建新设施,但也遭到银行无情撤贷,经营陷入困难。
银行其实也处于无奈,因为产权不清,土地就无法作为抵押,自然也无人敢放款。
区域中还有温哥华菲沙港务局的部分工业区,本来计划修建一条新的道路,但也因为突发的产权问题已经搁置。列治文市议员表示,除非先明确土地归属,不然这条道路在7至10年内无法修建。
区域中除了民宅和工业区,还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和若干农场。现在整个区域已经陷入进退两难、不知所措的境遇。
列治文市发放的地图显示,还有更大的一块区域也在未来可能受影响的范围之内。
黑色区域是已经判决的区域,绿色区域为考威琴部族主张但仍在上诉中的区域
列治文市长马宝定(Malcolm Brodie)认为,判决是卑师省,甚至可能是加拿大历史上最重大的法院判决之一。
“它可能动摇省内的土地所有权体系,并在全国范围产生连锁反应。”
卑诗省的大部分土地都可能受后续诉讼波及。
这起事件凸显了处理加拿大早期殖民者与原住民部落的历史遗留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考威琴部族的传统领地位于温哥华岛,数百年前,他们每年夏天都会前往菲沙河南支河段建立季节性渔村。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接管该地区后,他们被迫迁离;在卑诗省加入加拿大后,这些土地被陆续出售。
法官芭芭拉·杨(Barbara Young)在长达863页的判决中指出,相关区域的私人土地(即“完全产权”)以及联邦政府与列治文市在相关地区的土地利益均为“无效且有缺陷”。
列治文市政府在庭审中曾主张“王室(Crown)在1871至1914年间授予私人土地的行为已消灭原住民土地权”。但法院驳回了这一论点,认定这些授予行为“缺乏宪法授权”,反而构成“对考威琴部族土地权的不当侵害”。
法官要求各级政府“以诚信方式进行协商”,以实现加拿大所持有完全产权与考威琴部族原住民土地权之间的和解。判决暂缓18个月生效,以便考威琴部族、联邦政府和列治文市“有时间进行必要的安排”。
怎么安排?可能的选项是赔偿、购买或其他安排,难道让已经拥有土地的业主再付钱吗?显然是无解的。
虽然原告方并未要求撤销现有私人土地业主的产权,主要针对的是政府与企业所持有的土地,要求获得补偿。但谁也说不准以后会怎样,毕竟按照现在的判决,私人土地的产权也将回归原住民。
省司法厅长妮基·沙玛(Niki Sharma) 表示,此案“必须由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因为判决“可能对私人土地所有权产生重大且无法预料的影响”。
案件所有的被告,包括穆斯克姆(Musqueam)与措瓦森(Tsawwassen)原住民部族、联邦政府、省政府、列治文市及温哥华菲沙港务局均反对考威琴部族的主张。
诉讼甚至已经开始冲击BC省政府与原住民进行“和解”(Reconciliation)的进程。
上周日,卑诗省保守党领袖John Rustad发表公开信,要求省长 尹大卫(David Eby) “立即暂停卑诗省与原住民族之间的所有谈判,直至加拿大最高法院作出明确裁决。”
司法厅长沙玛则表示,省政府理解公众担忧,并承诺在推进“和解”工作的同时,保障并维护私人产权。
列治文市议员卢仙泳(Alexa Loo)说:“大家都支持和解,但这不是和解,这是混乱。它让家庭和企业陷入不安与不公。”
不确定性带来的精神压力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人们倾注心血经营的农场、企业,如今全被卡在这场争议里。
据媒体统计,涉事区域的房产价值高达13亿加币。列治文市政府将于10月28日说明会,以方便市民了解案件详请。
对此,你怎么看呢。
来源:加拿大地产周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