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收入才算加拿大中产? 中产定义彻底改写 年轻人放弃买房只求温饱!

据加西周末综合报道:中产阶级的生活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当我们提到“加拿大中产”,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是拥有自己的房子、每年能出国度假,甚至偶尔还能享受高档餐厅。

但现实中,加拿大的年轻人发现,与父辈的标准相比,如今中产阶级的生活距离自己越来越遥远了。

91js4

在加拿大,中产阶级的定义本来很广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只要年收入在中位数的75%到200%之间(约52,875至141,000加元),就可以算作中产。

中产阶级是政客们竞相讨好的选民群体,几乎所有主要政党都在竞选活动中为他们提出各种减税方案,每年从联邦金库中拿出数十亿加元。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就算达到这个收入标准,想要过上传统意义上的中产生活也并不容易。

35岁的奥佩耶米(Opeyemi Kehinde)是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她和做地质工作的丈夫育有五个孩子。为了负担日常开销,她每周还要兼职做20小时的护理工作。

8knix

去年,全家收入不到4万加元。为了省钱,他们从埃德蒙顿搬到安大略省的康沃尔市,但房租不断上涨,如今只能挤在三居室的小公寓里,每个月房租就要1880加元,最近两个月电费高达800加元。

她无奈地表示:“中产生活对我来说,就是能撑过两个星期不拿薪水,但我们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

对于像奥佩耶米一样的加拿大年轻人来说,进入中产阶级的门槛似乎越来越高。

k6lqw

35岁的山姆(Sam Reusch)是蒙特利尔一家非营利机构的负责人,她坦言自己与父母那一代人对中产的定义完全不同。

她虽然从大学毕业至今,收入不算太差,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似乎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她身边的年轻人甚至连梦想买房的勇气都没有了,只希望每月能交得起房租,吃得上饭,再偶尔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UBC大学教授保罗(Paul Kershaw)指出,加拿大过去25年做出了一种“政治妥协”,保护了老一辈房主的财产价值,却牺牲了年轻一代的经济安全。

4o6pe

他举例说,一个收入六位数的年轻律师,在维多利亚市甚至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三居室出租房,而一些几十年前收入较低却买下房子的老年人,现在手里的房产价值已超过百万加元,可以轻松过上所谓的“中产生活”。

“年轻人正默默地为保护老一辈的财富买单,他们推迟甚至放弃买房,降低生活标准,承受越来越高的租金,”保罗表示,“当房产增值带来的财富超过了努力工作的回报时,这个社会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艾伯塔大学社会学教授米歇尔(Michelle Maroto)也指出,如今中产的定义变得模糊复杂。

根据2023年一项调查,42%的加拿大人自认为属于中产阶级,17%认为自己是中产偏下,另有17%自认是中产偏上。

rn012

然而,年轻一代面对经济压力和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对“中产”的标准和期待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米歇尔建议,加拿大政府应推动更公平的税收政策,通过投资公共教育、医疗和住房,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重新点燃他们迈入中产阶级的希望。

或许对加拿大的年轻人来说,“中产”不再是那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标准,而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政府若想真正帮助这一代年轻人,也许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中产阶级”重新成为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未来,而不是遥远的过去。

所以,加拿大的中产到底啥样?对有些人来说,它是遥不可及的生存线;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是早就变味的旧梦。或许,真正的问题不是定义中产,而是怎么让更多人活得像中产,而不是被挤到边缘。

来源:加西周末综合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