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拿比要闻综合报道:你想让本拿比变成拥有“15分钟”便捷生活圈的城市吗?SFU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温哥华是拥有“15分钟”便捷生活圈的城市,但本拿比可能还达不到这一步。
打造15 分钟城市生活圈背后的理念是,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时间内访问他们所有的日常需求,包括去学校、去医院和公园、进行日常采购等等。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首先是人的生活场景。据了解,15分钟生活圈是近年来提出来的说法,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距离概念。
展开来说,所谓15分钟生活圈,主要是指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通过优化服务布局、增加服务设施,让城市居民就近可以享受到生活所需要的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笔者认为,如果社区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既能解决一日三餐,有菜市场、超市、理发店等基本生活设施,还能找到健身房、咖啡店、宠物服务站等以满足休闲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无疑能提升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个 15 分钟的城市对于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很重要,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到达他们的目的地——而不仅仅是那些有车或交通便利的人,”SFU 健康科学博士生Katie Hosford 说。
领导这项新研究的霍斯福德指出,通过步行和骑自行车增加身体活动量以及减少驾驶排放,对健康和环境也有好处。
她的研究发现,大约 80% 的温哥华人可以在 15 分钟的步行路程内进入超市,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 15 分钟的周期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比如看电影,吃东西,办事。
也就是说,温哥华是加拿大设施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这意味着它在一定距离内可以满足于你需要的各种服务,如托儿所、药房、学校和医疗保健。
不过,作为华人居多的城市,本拿比正在迎头赶上。根据UBC 硕士生Mu(Avril) Li 的研究,只有 25% 的本拿比地区可以被视为拥有15 分钟生活圈的城市社区,那部分城市区域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以下所有设施:
社区中心、超市、医疗保健设施、教育、公共交通和绿地。
相比之下,41% 的温哥华人在平均步行 15 分钟内,便可到达这些设施。
除了新威斯敏斯特、北温和原住民保护区外,大温地区的所有其他城市只有不到 15% 的地区可以使用所有这些服务。
创建一个 15 分钟的城市生活圈并不像新增更多超市那么简单——城市分区需要为特定用途规划某些区域。
霍斯福德说,市政当局可以通过规划混合用途密度设施来建设一个 15 分钟的便捷城市生活圈。
她说,在短期内,优先考虑“让所有年龄范围到人群”都能够骑着自行车更快到达所有需要的生活设施中,更快地行驶更远的距离。
一刻钟,也就是15分钟。它作为一个时间尺度,如今还能衡量生活的便捷度与幸福感。她提到像老年人杂货配送计划这样的项目也很有用(一个普通的步行者通常可以在 15 分钟内比年长的旅行者走得更远)。
本拿比的新交通计划使用像 15 分钟城市这样的模型来规划未来的土地使用。根据本拿比市的报告,目前城市内大约 94% 的居民居住在距离商业购物中心15 分钟的车程内。
“一刻钟”节省了时间、缩短了距离,更加深了情感、安顿了身心。城市中的一个个“生活圈”,就如一个个细胞一样,只有细胞有活力,城市才会更加有魅力。
来源:本拿比要闻综合National Post、Vancouver Sun、News 1130、Global News、CBC News、CTV News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