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邮报》近日的一篇文章指出,加拿大房主在溺水边缘挣扎,但央行不给“房贷受困者”递救生艇,降息遥遥无期。加拿大的经济就像电影《Call of Duty》中的僵尸:很难被彻底破灭。
回到去年春天,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我们将在今年7月迎来一次降息,一些人甚至预言加拿大此时已经陷入全国性衰退。
但事实是,我们既没有恢复繁荣,也没有崩盘,只是尴尬地处于一种“经济悬浮”状态。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失业率意外下降,6月新增就业约为8.3万个;消费者信心有所改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加拿大的综合领先指标正在上升;此外,加拿大也成功避开了特朗普关税“烟火”所带来的大部分经济冲击。
然而,尽管上述指标表现尚可,加拿大经济依然处于“勉强维持”的状态,正如上周四公布的仅0.1%的GDP增长所体现的那样。
而对那些被高额抵押贷款压得喘不过气的房主来说,加拿大经济“尚有脉搏”并无多大安慰。这些人可能连看到一根救命稻草都会击掌庆祝,只要它能带来降息的消息。
遗憾的是,加拿大央行目前并不会提供“救生艇”。根据法律,央行必须优先考虑更宏观的目标:即全国范围内的通胀水平。在平均核心通胀回落至2.5%中段水平之前(目前为3.05%),央行这支“骑兵部队”可能不会出现,甚至永远不会出现。
即便真的还有降息空间,加拿大6万亿加元的债券市场预计幅度也不会大。
衍生品交易员目前甚至未完全计入一次完整降息的预期,只有在经济“掉下悬崖”时,他们才可能将更多宽松政策因素纳入价格。
而可能阻碍降息的因素包括:联邦政府的大规模赤字支出、输入型通胀或汇率引发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关税带来的通胀风险依然存在,而且往往需要几个月才会在官方数据中全面显现。
若要利率出现实质性下降(比如按揭利率降至“2字头”),可能需要以下其中一个不速之客:
A:经济驱动的经济衰退
B:全球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大约每5到10年就会出现一次,但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何时发生。
从以往经验看,经济性衰退通常由政策失误引发。TD道明银行经济研究部门指出,历史上的例子包括:
-
- 双底衰退(1981年7月–1982年11月)
- 海湾战争衰退(1990年7月–1991年3月)
- 千禧年初期衰退(2001年3月–2001年11月)
在上述几个衰退期间,隔夜利率从衰退前三个月起平均下降了400个基点。
这相当于平均下降39%(此处为相对百分比,而非绝对百分点)。
不过由于当前利率本就处于低位,加上家庭与经济杠杆更高,因此以比例来衡量更为合理。若加拿大央行将当前2.75%的隔夜利率削减39%,相当于降息约100个基点。
这样的降息力度相当可观。对于一笔剩余20年摊还期的贷款来说,每欠10万加元,5年内可节省超过4600加元的利息支出。
但再次强调,若要获得这样的降息幅度,前提很可能是全球危机或严重衰退——并非人人所希望看到的情形。
这种级别的衰退通常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失业与家庭破产。联邦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所谓“不惜一切代价”,指的就是他们必要时会直接“开动印钞机”。今年秋季的联邦预算公布时,或许我们就能看到印钞速度到底有多快。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高利率泥潭中挣扎、却等不到降息的人来说,仍有以下11种应对方式:
-
- 寻求专业按揭经纪人,评估再融资选项
- 砍掉开支,比如昂贵的汽车贷款
- 使用按揭跳过付款(skip-a-payment)功能(如果有的话)
- 临时依赖信用额度周转
- 考虑申请第二按揭
- 分租房屋:找房客分摊房贷负担
- 若年满55岁,可探索反向按揭
- 增加兼职收入
- 变卖其他资产(尽可能避免动用注册退休储蓄账户RRSP,除非经济极度困难或面临按揭违约风险)
- 寻求信用顾问协助重组债务
- 考虑缩小住房规模
- 向贷款方申请暂时延长摊还期,并请求免除罚金,说明财务困难情况
除非采取以上措施,否则在通胀依然高于央行目标的情况下,许多人只能被迫熬过这波高利率周期。请记住,未来的降息可能来得很晚——甚至根本不会来。不要指望它按时敲门。
来源:超级生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