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居民怒怼“一改多”住宅太丑!市府紧急出手,以后只准建三层!

据温房网综合CBC报道:本拿比近期因新建的多户住宅引发争议,不少居民抱怨这些房屋体量过大、外观丑陋且过于拥挤。

在听取民意后,市议会决定收紧相关规定,要求未来此类住宅的规模必须缩小,并增加停车位数量。这场争议其实源自BC省推出的“一改多”住房政策。

jfx0i

i30sa

“一改多”收紧

根据该政策,省政府强制要求大多数城市,必须允许在原本只能建独立屋的地块上,改建成可以容纳四到六户住宅的小型多户住宅。

自去年7月起,市政府开放了3.1万块原本仅限单户住宅的地块,允许建造后巷屋、三联屋、四联屋、小庭院屋等。

按原来的条例,最高可以建到四层楼,但市议会本周二表决通过新规:以后只能建三层,建筑面积也将减少33%至60%,并增加车位要求。主要是因为居民反应太大了。

iv0ki

b7768

新房子又大又丑

退休工程师居民Tim O’Meara表示:他是在看到家对面地块开工后才知道市政府已经允许建多户住宅。

他描述道:“以前是一栋小平房,现在变成一栋巨大建筑,走过的人都会停下来看,太夸张了。”

f3o8j

O’Meara还担心这种突兀的大房子会拉低周围房子的价值。

前议员居民Kathy Corrigan也忍不住吐槽:“我不想在我家后院盖这种房(NIMBY)。我真不想四层高的楼挡在我窗前。”

nll97

Corrigan补充道:其他城市都顶住了压力,例如西温、新西敏都曾对省府的多户住宅立法表达抵制。

本拿比太听开发商的了,简直把城市的钥匙交给了开发商,让他们随意建设,结果就是建这些“丑陋的大怪物”。

上面催建,下面嫌丑

市长Mike Hurley回应称,市政府并非一味迁就“NIMBY”的保守心态,而是确实了解到居民的担忧。

省政府“一刀切”的政策让市政府执行时倍感压力,而这些新楼紧挨着五六十年代的老平房,看起来确实格格不入。

hh1a7

uq2wk

Hurley表示:“其实大家不反对建新房,只是反对太极端的改变。”

此外,Hurley认为,多户住宅的理想面积应该控制在1400到1900平方英尺之间,而不是现在开发商常建的2600平方英尺那种“大户型”。

虽然有些城市想抵制省府的规定,但省住房部门已经提出新法案,如果地方政府设置太多限制或停车要求,市政府可以直接介入,把自己的标准写进城市法规里。

省住房部门发言人则表示,省政府的目标是增加住房数量。“过去很多社区只准建独立屋,这类房子太贵,很多人买不起。多户住宅能让更多家庭住得起。”

温哥华项目被叫停

在温哥华,类似的“一改多”尝试同样遇到阻力。自2023年政策实施以来,市政府批准了大量多户住宅项目。

没想到最近却有9个工地被紧急叫停,因为房屋距离高压电线太近,被认定存在安全隐患。

ulzsv

而且,这些项目都是照着市府批准的设计施工的,眼看快完工,却因早期专业审查出错被迫停工,甚至可能拆除。

数据显示,温哥华自政策实施以来共收到579份申请,可见热度极高。但这起事件也提醒人们:推进“ 一改多 ”不只是盖得快、批得多,更要确保监管和安全同步到位。

相比之下,温哥华那边是推进太快,出现了安全漏洞;本拿比这边放得太宽,引起民众不满。

这两件事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都说明同一个问题:“提高住房密度”的改革还在摸索阶段。

想又快又好地建房子,又要控制房子别太大太密,还得让老住户们不反对——要想把这几个方面都摆平,没那么容易,需要时间来慢慢找办法。

建筑与设计公司Lanefab联合创办人Bryn Davidson表示:本拿比刚推出后巷屋政策没多久,又一下子开放多户住宅,比温哥华还放得更宽。

v0ols

这种创新引起不满很正常,从以前允许地下室套房、后巷屋到双拼房,每次放宽政策时,居民都会有一阵不适应,这是城市发展的正常过程。

来源:温房网综合CBC, 往期公众号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