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在即:丢信、亏损、改革难,加拿大邮政还值得保留吗?

据温房网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加拿大邮政员工最快将于本周五午夜发起全国性罢工。

这一幕并不陌生。2024年11月至12月,加拿大邮政曾罢工32天,导致账单、政府信件、圣诞包裹、护照等严重延误,最后由政府强制介入叫停。当时的临时协议只延长至今年5月,并附带5%加薪。如今协议到期,谈判破裂,劳资冲突再度爆发。

yvohd

一旦罢工重启,全国邮政服务将面临再一次瘫痪。公众的信任和耐心被反复消耗,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频繁遇到信件丢失、包裹延误、投递时效低下等问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加拿大邮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场信任危机背后,实则是一场早已积累多年的结构性衰退。从信件业务的萎缩到持续的财政亏损,加拿大邮政的问题远不止于罢工本身。

 

信件越来越少,亏损越来越大

2006年,加拿大邮政全年投递信件55亿封;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锐减至仅22亿封,其中大部分只是银行账单和政府通知。

与此同时,全国新增了约300万个新地址。也就是说,邮政的投递内容在减少,但覆盖范围却在持续扩大——服务成本不断上升,实际价值却在下滑。

9cx0l

在“收入锐减、服务义务不减”的局面下,财政状况迅速恶化。

自2017年起,加拿大邮政连续亏损,六年间累计亏损高达$30亿元。2023年亏损$7.48亿元,远高于前一年的$5.48亿。2024年初,邮政局已依赖联邦政府提供的$10亿元贷款续命,且预计今后每年仍需相似额度援助。

7rz6r

更令人沮丧的是,曾被视为转型希望的包裹业务,也在节节败退。

2019年,邮政在全国包裹市场的份额为62%,2023年已跌至29%,大量客户流向FedEx、UPS、DHL和亚马逊物流等私营平台。加拿大邮政不仅在“信件战”中失守,如今也在“快递战”中败下阵来。

 

想改,改得动吗?

面对信件业务萎缩、包裹市场失守和连年亏损的困境,不少人自然会问:既然问题已经如此突出,加拿大邮政难道不能主动改革、自我救赎吗?

c8dcw

事实上,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危机是否被看见,而在于管理层是否真的有能力动手解决。

近年来,邮政管理层曾提出引入周末兼职人员、裁剪多余员工、调整投递模式等方案,但都被CUPW坚决否决。工会主张:

    1. 拒绝引入任何形式的临时或周末用工;
    2. 反对裁员,即使公司严重亏损;
    3. 要求薪资和福利只升不降。

更关键的是,加拿大邮政现行集体协议中,设有被称为“铁饭碗”的保障机制:员工满5年不得被裁,满10年基本终身在岗。这一结构已令公司在人力成本上几乎“无法踩刹车”。

8mcdu

(文字来源:cbc news)

面对这种局面,邮政管理层只能绕开集体协议“边缘裁员”。

早在今年2月,公司宣布裁撤近50个管理岗位,称这是为应对财务和运营挑战所进行的重组。但这类调整影响有限,真正庞大的人工成本仍集中在一线和中后台正式员工体系中,动不得、谈不拢。

ya3ep

工业调查委员会(IIC)指出,工会拒绝任何结构性改革,是导致谈判再度破裂的根本原因。而一个连内部都无法推动基本改革的系统,未来又能靠什么继续生存?

 

改革,还来得及吗?

面对困局,IIC提出三项关键改革建议:

1. 取消信件上门投递,改为集中式社区邮箱;

2. 解除农村邮局关闭禁令;

3. 允许引入周末兼职员工,并纳入集体协议保障。

rmq7r

这些建议虽直指症结,但执行难度极高。

上门投递取消将影响老年人、偏远居民和残障群体;农村邮局关闭、兼职引入,势必引发就业与公平争议。而在当前工会强硬、谈判僵持的状态下,改革落实本身就是未知数。

q7pdi

更关键的是,即使改革成功,加拿大邮政也难以恢复昔日的不可替代地位。电子账单、网银、快递App早已普及,传统邮政的角色已大幅边缘化。

这也让人们不得不思考:如果一个机构既难以高效运作,又无法及时应对变化,那么它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理由?

你认为加拿大邮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来源:温房网综合Nationalpost、CBC、The Globe and Mail、Global news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