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金融邮报》报道,加拿大的经济状况在过去几个月里出现了明显波动!一度让人以为,这个国家的经济要“熄火”了。第二季度,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下滑,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德杰丹集团(Desjardins Group)的经济学家指出,本轮下滑主要受到对美贸易摩擦的拖累,出口受阻、制造业订单锐减,使得经济承压。
这种贸易冲击的程度是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不包括疫情期间)。对于安省和曼省等高度依赖对美出口的地区来说,第二季度的经济前景可谓异常严峻。

央行出手托底
面对经济失速,政策层也开始出手!德杰丹在最新的省级经济预测里提到,随着加美墨协议(CUSMA)的落实,大多数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都不用再交关税了,整体有效关税大概只有3%左右。
再加上联邦政府取消了之前对美国商品的反制性关税,这对经济算是一个提振。德杰丹估算,光是这两项变化就能让加拿大GDP多增长0.2%,也能带来通胀和利率的下降。
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安省和BC省,这两地的制造业和建筑业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德杰丹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10月和年内再次降息各25%。
与此同时,蒙特利尔银行(BMO)也预测,央行或将自9月17日起启动季度降息周期,持续至明年,以缓解高利率对投资与消费的抑制。
复苏势头受挫,油价暴跌拖后腿
然而,刚刚出现的“好转迹象”很快遭受新的打击!
德杰丹虽然上调了中部省份的经济预期,但同时下调了西部能源大省阿省和萨省的增长前景。
原因很简单:油价暴跌!原油价格在过去三周下跌了10%,创下五个月新低。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降至每桶$59元,分析师普遍认为还会继续下探。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的商品与碳研究主管Robert Rennie表示,当前原油市场的供过于求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油价跌对普通人来说是好事,毕竟加油便宜了;但对这些能源省份政府来说,税收和企业利润都跟着掉,财政赤字自然会扩大。
德杰丹也提醒,如果美加之间的贸易谈判再出岔子,全国经济都有可能被拖下水。“虽然我们的整体预期比之前乐观一点,但风险依旧存在,美国政府随时可能改口,这种不确定性非常真实。”
失业率飙升,劳动力市场撑不住了
劳动力市场的疲软让“衰退”阴影更浓郁了。著名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指出,在加拿大的经济史上,还从来没有哪次在经历这样大的周期性下滑后,能不陷入正式衰退的。
“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明显在走下坡路。”他说。
根据最新劳动力调查,8月全国减少了6.6万个工作岗位,7月也少了4.1万。
今年3月以来,净减少差不多4万个工作,是自2020年8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而且,减少的主要是全职岗位,这类工作才是真正支撑消费和信心的关键。
更糟的是,在过去一年里,只有65%开始找工作的人能成功就业。失业率虽然官方报的是7.1%,但Rosenberg估算,如果不是有不少人干脆不找工作了,实际应该是7.2%!
要知道,2022年夏天的低点才4.8%,这两年上升了230个基点。德杰丹上周发布的报告也特别指出,青年失业率已升至“通常只有在经济衰退时期才会出现的水平”。
数据显示,15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在8月达到14.5%,而在2022年7月仅为9%。三位经济学家Kari Norman、LJ Valencia和Randall Bartlett表示,青年就业状况往往是经济的“煤矿金丝雀”,最早对下行风险作出反应。
他们分析说,过去50年里,每次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加拿大都迎来过一次衰退。而且,在经济低迷时期,年轻人与25到54岁主力劳动力的失业差距也会越拉越大。
毕竟,年轻人的工作很多是兼职、临时或季节性岗位,一旦经济放缓,他们最容易被裁。此外,外国劳工增加、人工智能普及、零工经济崛起,也都让他们更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美国也在下滑,加拿大恐难幸免
再加上美国那边的数据也不乐观。
加拿大有七成出口靠美国,结果美国8月只新增2.2万个工作岗位,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而且之前的6月数据被反复下修,从最早的14.7万,到最后变成负1.3万。
Rosenberg指出,“家庭调查显示,全职岗位在7月暴跌44万个后,8月又减少了35.7万个,四个月内蒸发了近100万个全职岗位,这种情况通常就是衰退前的信号。”
他警告说,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在“亮红灯”,而加拿大经济又与美国紧密相连,一旦美国真的陷入衰退,加拿大几乎不可能独善其身。
前景摇摆不定
其实,最近关于“加拿大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的讨论一直没停过。
有人担心连续的失业潮和出口放缓会让经济滑向衰退,也有人认为央行正在通过连续降息、财政刺激和关税调整“托住大盘”。
未来几个月的就业和通胀数据,将决定这场“托盘行动”到底是短暂缓冲,还是经济真正重回正轨的开始!
来源:温房网综合金融邮报、reuters、red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