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房网综合报道:在温哥华/多伦多,$100万早已不再是“大富大贵”的标签,而更像是购房的起点。
带着$100万的预算,买家往往要面对现实的选择:是在市区购入一套公寓,享受便利的位置,但要承担每月的管理费和相对有限的空间;还是开车往郊区走个20到30分钟,换来一套三卧室的联排屋,既有更宽敞的居住环境,也无需额外的管理费用。


与其说问题是“能不能买”,不如说是“你愿意为哪些条件做取舍”:是用地段换取面积,用便利换取私密,用管理费换取后院,还是用高楼生活换取社区的宁静。
“$100万买什么类型房”的问题,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讨论,而是许多多伦多年轻家庭真实面对的选择。
华人Joni Cheung和她的伴侣Ryan Berard故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的故事是从列治文山的一间小公寓开始。
2017 年,当时还是单身的Cheung以$34.8万加元买下了一套1+1户型(一间卧室配一个书房)的楼花。
等到2021年12月交房时,她已经和Berard在一起生活,于是两人一起搬进了这套565平方尺的小家。
很快,他们两人就觉得这套小公寓实在太挤了。
Berard在家全职上班,Cheung一半时间在家办公,他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硬挤出两个角落分别办公。
而每次两人的朋友来家里时,他们还得把其中一个办公点临时收起来。再加上Berard喜欢收藏和玩《万智牌》,这都是需要大量的额外空间。
久而久之,两人开始意识到,这套小公寓已经装不下他们的生活所需,是时候认真考虑换个大点的房子了!
Cheung其实从一开始就认为,这套公寓只是过渡,不会是长久的家。她和伴侣一直想着,理想的房子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放下两个独立的工作区,还能留出地方发展兴趣爱好,更希望朋友来做客时不用每次都把家具搬来搬去。
只是因为两人都比较谨慎,不想为了买房把自己逼得太紧,所以一直没有贸然行动。
到了2025年初,他们终于认真开始看房。Joni的公寓预计能卖到至少$50万元,再加上能拿到的贷款额度,他们发现自己可以买得起价值最高达$100万元的新房子。
$100万在多伦多买房,有哪些选择?
起初,Joni和Ryan打算在列治文山换一套大点的公寓。但仔细一算,每个月还要交那笔不小的管理费,他们商量:既然如此,不如往北开半小时,直接买个联排屋,每月还能省下一笔固定开销。
于是目标很快锁定在Newmarket和East Gwillimbury,刚好那边也有不少亲友,生活圈子不算陌生。
他们的买房清单写得很明白:三间卧室(两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三间浴室、房子最好现代一点,不用再折腾大装修。
还有一条硬性要求——地下室层高要够!毕竟Ryan身高接近2米!层顶太低的地下室必须得弯腰才能进入,他自己都打趣说:“你想不到吧,我进好多地下室都站不直。”
第一套看的是一套挂牌$89.8万的三卧三卫联排。房东保养得很好,房子位于一条安静的小弯道里,不靠马路,环境很舒服。
地下室已经装修好,Ryan可以站直,这点直接加分。但整套房子才1,700 平方尺,空间稍显局促,房间也不算宽敞。
第二套是在East Gwillimbury,离Newmarket只要5分钟车程。一走进社区,Joni就觉得这里氛围很温馨,很适合居住。
这套房子挂牌$88.8万,同样三卧三卫,装修高级不少,开放式客厅看着很舒服,背靠绿地,没有邻居窗户对着,私密性更高。
只可惜二楼全是地毯,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得换木地板。更尴尬的是,面积才1,500平方尺,比第一套还小。
第三套就更大了,是联排里最边上的那一户,2,000平方尺,除了三间卧室,还搭配一间书房,Ryan终于可以把办公桌和卧室分开了。
房屋装修也有升级:筒灯、燃气炉灶、主卧的独立浴缸,还有一点很重要——全屋没铺地毯!但是问题也不少,比如说地下室没装修,而且管道压得低,Ryan进去还是得弯腰,楼梯和墙面也有不少划痕。
更关键的是,这套房叫价达到$104.8万,这完全超出了两人的预算,如果咬牙买下,就得动用两人的投资账户。
最后,他们还是拿下了第三套最边上的大镇屋,因为另外两套竞价失败了。
虽然挂牌价超出了预算,但在经纪人的帮助下,最终以$102.5万成交;与此同时,他们在列治文山的公寓也顺利以$52.5万卖出。
2025年6月搬进新家后,两人终于拥有了足够的空间,不仅能轻松招待朋友聚会,地下室的装修也可以慢慢来。
原本以为只是买个“过渡房”,没想到这么早就安定在属于自己的“长久之家”。Joni 说:“能在这个阶段就实现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真的很感恩。”
在多伦多,$100万预算很难同时买到“大空间+舒适装修+便利地段”这三样。
买房,本质上就是一道选择题:你愿意牺牲什么,换来什么?是留在熟悉的地段,忍受空间的局促;还是多开半小时车,换来一套更大的房子?
如果是你,$100万会选择买市区的公寓,还是郊区的联排?
来源:温房网综合Johome、theglobeandmail